见习记者 徐鹏飞
近日,滨城区召开“聚焦发展品质、科创品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城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主任科员赵静,滨城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三级主任科员林啸出席发布会,介绍滨城区科学技术局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图片)
据介绍,今年以来,滨城区科学技术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学技术局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推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中心城区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完善政策保障,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修订完善惠企政策。为加快区域科创高地建设,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完善了《滨城区科技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若干措施》等10个政策文件,为滨城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兑现发放奖补资金。根据《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文件精神,2023年兑现奖补资金262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积极性。
全面推广科技政策。系统梳理国家、省、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惠企政策,通过组织科技政策培训班、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等广泛推送科技政策,让企业和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科技政策内容。选择一批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联系与指导服务,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有效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23年以来共组织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政策培训班20次,点对点入企推送政策50余次。
优化服务体系,精准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对标诊断”提升服务效能。为确保对滨城区各类科技型企业实现全方位服务对接、全过程业务指导,根据《关于持续深化科技服务“对标诊断”行动全力提升科创品质实施方案》,坚持每月集中开展1-2次,以推进政策推送精准化、科技服务实效化、成果转化常态化的科技服务企业实际行动,全力提升科技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共开展“对标诊断”专项行动18次,覆盖企业70多家。
“区乡联合”完善服务网络。为了提升服务成效,实现无缝对接服务,建立了区、乡、镇、街道联合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各乡镇街道科技业务骨干组成的乡镇科技工作服务队,负责对辖区科技型企业业务指导、政策推动等工作,同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2023年以来,共组织召开乡镇工作会议4次。
“技术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加大调研指导力度,全面摸排梳理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了《滨城区科技型企业技术需求情况统计表》,围绕企业技术需求,逐一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推进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联系有意向合作的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023年以来,共计完成产学研合作62项,技术合同登记5.7亿元。
培育创新平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注重平台建设,搭建创新载体。2023年以来,主动深入各企业调研摸底,建立了《2023年新型研发机构拟申报储备库》,共储备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要求,已推荐中裕科学技术研究院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滨城区共有科创平台15家,其中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山东省短流程印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滨州市先端精细化工创新创业共同体。
注重高企培育,激发创新活力。深入开展拉网式摸底行动,全面挖掘科技型潜力企业,延伸贯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储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条,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积极对接点对点指导服务,全方位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2023年建立了由滨州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组成的“滨城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已有6批共149家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已储备高新技术企业拟申报企业45家,第一批共推荐18家企业参与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注重招才引智,解决技术难题。注重外国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和创业人才作用发挥,2023年以来,海外人才引进数量为5人。严格按照国家级人才通知及相关申报要求,全面筛查辖区企业,推荐1人申报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1人申报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推荐3人申报火炬计划,共实现有效申报5人;推荐2人申报山东省齐鲁友谊奖。
下一步,滨城区科学技术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拉高标杆,以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抓好科技政策宣传落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