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滚动>正文
现场|10余名演员、113件乐器,在 “云之上”为沪上观众带来360度沉浸式国乐体验
时间 : 2023-05-28 20:09:56   来源 : 周到上海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5月27、28日,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现场“爱我中华·大雅国风”《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预演。这也是上海民族乐团与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次联袂合作。


(相关资料图)

艺术总监罗小慈团长说:“在东方的艺术观念中,音乐生发自心灵世界,关乎自然、生命和情感。《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的创排过程,是一场‘回归—探索—再出发’的音乐旅程。以放松、纯粹、开放的态度回归东方美学精神的怀抱,用音乐的本体抒情造境,描摹自然生命的本真状态。”

继《冬日彩虹》后,乐团暌违7年再度携手作曲家E.宋歌,打造海派民乐的另一全新品牌。13位青年国乐演奏家、1位手风琴演奏家及6位歌者,现场演绎113件乐器,融合不同民族的特色器乐,打开一幅世界音乐的东方画卷。

自2月起,排练指挥彭菲和演员们全身心投入,从个人训练到分组练习,再到排练厅里的集体磨合,他们和作曲家一遍遍分析每次排练的录音录像,交流探讨作品结构与难点,用心创排、匠心打磨。乐团还特别为《云之上》举行了两次公开联排,艺术家们结合收到的45份观众音乐反馈问卷和实际排练效果不断修改调整,针对每个乐章的节奏调度精心设计推敲,日复一日精益求精。

《云之上》多声部旋律交织,考验着演奏家们的默契,除了完美呈现各自的独奏片段,更要在合奏时彼此融合,呈现二十个人如一个人般的音色平衡,他们仔细听辨不同声部的衔接,观察彼此的动作和眼神,将每个人的呼吸和音乐情感相连接,也和观众朋友们产生更加紧密的共鸣。

音乐现场以独特的圆形声场造型,将表演区域与观众区域形成自然一体的演出空间。为了创造出360度多维复合的沉浸式国乐体验,音响设计顾昱结合场地结构精心布置、仔细调试,确保每一位观众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拥有完美享受,让纯净自在的东方音乐四方环绕。

“以听觉为先导,致宏致远、致微致细。为了精确描绘出不同器乐的音质特性、层次变化与音色互动,我们为艺术家们配置专属传声器,数量达到53只,处理通道达到80路。除了36只扬声器精确覆盖每面舞台外,演出现场还特别加入了天空与后环绕扬声器,意在突出各章节不同的听觉情感,‘闻’以化人,声入人心。”

演出现场且奏且歌,亦鼓亦乐;光影流离,鸣合意境。除了台上演员们的用情投入和音响部门的保驾护航,一台全新原创剧目的精彩呈现也离不开乐团幕后制作团队的用心创作与辛勤付出。

1862时尚艺术中心前身为黄浦江畔百年历史的上海祥生老船厂,上海民族乐团打破传统镜框形制,在剧场中央搭建全新舞台,将具有东方文化意象的“中国建鼓”置于副舞台,利用通道联接呈现自下而上的视觉延伸感。舞台导演龚玉娇与灯光设计曹炳亮根据音乐思维模式对现场灯光进行特别设计,光影与国乐交融,构筑渲染丰富的视觉感受,达到不同质感、意象的艺术效果,给予观众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为了更好呈现舞台视听效果、服务好音乐与演奏家们,舞美和灯光通宵作业,在9小时内将所有的视觉置景搭建吊装完成,舞台监督周仁锁在排演现场把控各技术工种的严密调度,争分夺秒保证演出安全与顺利。“从0到1的创作充满新奇、惊喜与感动。伴随着艰辛的打磨,让如今听觉与视觉的二重奏逐渐清晰、交融。”

舞美设计洪艺桐说:“几个月来,时常在自然与想象、现实与虚幻中穿梭,畅想着云之外、天之外、宇宙之外还有什么?而我们也很兴奋于能将这段时间以来设计图纸上的笔画实现在舞台上,也请观众朋友们随着我们一起展开一段美好、治愈的音乐旅程。”

服装造型上,《云之上》汲取东方美学灵感,结合当代艺术审美,历经13次修改,6次试穿调整。服装设计黄婉冰和造型设计李琳洁为每位演员量身定制专属服装、发型与妆面:“艺术家们的演奏动作和与器乐间的共鸣,让我们想到以‘旋律起伏’作为系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浪漫飘逸、灵动优雅的层叠组合呼应音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为了保持服装与不同民族乐器视觉上的和谐,并在舞台场景中呈现时尚质感,特别选择了天然系面料和大地色系的有机色彩,与演出现场的灯光设计之美相互映衬。”

27日晚,演出现场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来自“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们,来自不同国家、陶醉于国乐之美的他们在演出后纷纷上台和演员们亲切互动、温暖交流,深入感受海派民乐与当代美学碰撞出的无限魅力,探索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基因。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的外国友人们纷纷表达对这一新创国乐作品的喜爱。

据悉,此轮预演后,上海民族乐团将根据现场效果与观众反馈不断打磨、优化精进,《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将于今年11月正式首演。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